【古诗词赏析】垂钓

2018-07-26 18:39:57版本:1/1

垂钓

  • 作者:白居易
  • 年代:唐
  • 体裁:五古

临水一长啸,忽思十年初。

三登甲乙第,一入承明庐。

浮生多变化,外事有盈虚。

今来伴江叟,沙头坐钓鱼。


注释

白居易的故乡下邽滨临渭水,姜太公钓鱼的古老传说就发生在这里。白居易早年便爱钓鱼,并写过很好的钓鱼诗,如《渭上偶钓》就是脍炙人口的名篇。《垂钓》则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,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《渭上偶钓》所表现的闲适情怀迥异。

起句「临水一长啸」采用情感迸发式的写法领起全篇,把临水垂钓与发泄悲愤情绪融合起来,痛定思痛、长歌当哭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,给人以震撼灵魂的感染力。紧接着便回首往事,概述人生旅途的变化,宦海沉浮、仕途得失、人间冷暖、世事盈虚,尽在一声长啸之中。「十年初」指宪宗元和十年(815)初。这一年,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,白居易首先上书「急请捕贼,以雪国耻」,却被腐败官僚集团所恶,终被贬为江州司马。江州治所浔阳(今江西九江),诗中「临水」之「水」和「江叟」之「江」均指浔阳江,即长江在九江市的一段。江州之贬在诗人心灵所造成的阴影时刻折磨着他,即使临水垂钓时也挥之不去。「忽思」一语正这种心理状态的真切表现。

白居易的人生道路和诗歌创作道路,以江州之贬为界,可划分为前后两期,前期为「志在兼济」时期,后期为「独善其身」时期。此诗颔联「三登甲乙第,一入承明庐」,是诗人对前期一帆风顺、春风得意情景的追溯,也是对贬谪所受精神创伤的反衬。「甲乙第」指科举考试录取时所评定的等第,第一等为甲第,次等为乙等,应考中式称为「登第」。白居易于德宗贞元十六年(799)中进士,贞元十八年应拔萃科考试入甲等,宪宗元和元年(806)又参加「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」考试入第四等,故自称「三登甲乙第」,「承明庐」原为汉代承明殿旁屋,侍官值宿所居之屋为庐,后因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。白居易登进士第后,授秘书省校书郎,元和初授翰林学士、任左拾遗,故自称「一入承明庐」。那时,他既利用诗歌「补察时政」、「导泄人情」,往往使权贵们闻声变色。这自然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。可惜好景不长,逝者如流,这种回忆也带有浓浓的苦涩味了。

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后期的思想变化。颈联中的「浮生」即人生。「外事」指世事;「盈虚」意即圆满与空虚。这一联写的是诗人身遭贬谪、饱经风霜之后对世事人生的重新审视,也是他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自慰。可以看出,白居易头脑中的儒家入世思想逐渐让位于释、道出世思想。全诗以「今来伴江叟,沙头坐钓鱼」作结,轻快潇洒中隐含着深沉的苦闷,自我排遣中透露也几分达观。大诗人果真要陶醉于「卧房阶下插渔竿」(家园三绝)的渔隐境界了。         


作者小传

白居易(772—846)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今陕西渭南人。早年热心济世,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,并力求通俗,所作《新乐府》、《秦中吟》共六十首,确实做到了「唯歌生民病」、「句句必尽规」,与杜甫的「三吏」、「三别」同为著名的诗史。长篇叙事诗《长恨歌》、《瑟瑟行》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。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,「宦途自此心长别,世事从今口不开」,但仍写了许多好诗,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,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。晚年寄情山水,也写过一些小词。赠刘禹锡诗云: 「古歌旧曲君休听, 听取新词《杨柳枝》」,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。其中《花非花》一首,颇具朦胧之美,后世词人如欧阳修、张先、杨慎,都极为赞赏。

修改

文章状态

收藏:0
浏览: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