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务员考试】(申论)2018年国考申论高分作文方法分享:起承转合

2018-02-10 10:30:55版本:1/1

2018年国考战役即将打响,作为上班族,复习时间短、学习时间不固定、无法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是必须直面的竞争劣势。在如此形势下,有重点、有针对地进行复习,一篇文章反复修改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呈现会使申论的复习效率显著提升。下面,专家就为各位考生介绍一种相对简单,但逻辑性相对较强的文章类型——起承转合。

一、何为起承转合式

起承转合式的文章不同于常规型五段三分式,常规型文章的分论点多呈现并列或递进关系,但「起承转合式」文章的分论点往往呈现「发现问题-分析问题-解决问题」的形式,且在文章的分析部分,一般应呈现出层次感,由浅入深进行分析。

二、起承转合式的利弊

对于文章结构的选择,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实则为:起承转合式够不够新颖?能不能得高分?其实对于文章而言,结构更多的是形式上的一种呈现,而真正决定分数的,是文章的立意以及考生的语言表述。无论哪一种结构,好的文章始终是少数,而多数文章落于平庸。因此在备考过程中,应以立意的选择、总分论点的优化以及文章亮点内容的打造为主要方向,切忌在文章结构上多花心思,无论何种结构还是按照材料的特点来决定为宜。

三、什么情况下使用起承转合式

近年来,无论是省考还是国考,材料的深度上都有一定的提升。材料不再单纯以简单案例或直白的理论型材料构成,而是加强了每一篇材料之间的联系,甚至在材料分布上都会以由浅入深的层次排列。这使得有一些考生能够精准找到文章的立意,但在分论点的选取上容易陷入纠结,往往把握不准分论点之间是否呈现并列或递进关系,从而使分论点逻辑混乱。对此,使用起承转合式是一种在必要时刻规避此类问题的有效方式。另外,有一些考生逻辑性较强,能够准确把握材料之间的层层深入的逻辑脉络,用起承转合式的呈现方式可能会使行文逻辑更直观清楚一些。

四、考生误区

部分考生选择起承转合式的原因很简单:常规结构写作中,不会优化分论点的句子,所以选择另辟蹊径使用起承转合式。在此也要提醒各位考生:好的起承转合式文章同样也需要精炼出段旨句,甚至优秀的起承转合文章对段旨句精炼程度要求更高、提炼的难度更大。故此建议备考的同学们不要逃避问题,在备考前期打好基本功,所谓「人间正道是沧桑」,与君共勉。

五、范文

以「保持简单,比复杂更难」这一主题为例,以下是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所书写的文章。希望各位考生在备考时广泛学习,临场根据自身特点及具体材料的呈现形式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章结构,从而取得理想成绩。

删繁就简 简而后得

「删繁就简三秋树,领异标新二月花」。如何处理好「简单」「复杂」的关系是人类发展历程中时常讨论的经典话题。简单,看似轻易,为之却不易。乔布斯曾提到:「保持简单,比复杂更难」,「因为你一旦做到简单,你就能搬动大山」。简单,并不意味着武断、粗鲁,而是有所选择、有所舍弃,删繁就简,能够收获更多「获得感」。

复杂,为生活徒增烦忧。放眼当下,现代生活中充斥着物欲与浮躁,人们在满足基础需求之后,将对「美好生活」的定义上升到更高的物质享受层面,华而不实的消费理念逐步抬头,过渡包装、炫耀性消费等做法,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扭曲的财富观。而转观政府工作方面,行政效率低下、审批事项繁多、各类奇葩证明让百姓哭笑不得……种种被人诟病的问题无不反映了「复杂」带来烦恼与阻碍。在现代社会发展中,「复杂」成为了一种无序、浮躁的桎梏,不但令百姓徒增疲惫,也白白消耗资源,束缚发展的脚步。

简单,让社会收获更多。简单是一种有选择的放弃,放弃不必要的,才有空余获得更多。生活上,只有让消费化简,才能获得资源的有效配置,实现物尽其用;只有让出行化简,才能获得节能减排的红利,维护绿色生态。工作上,只有让社交化简,才能免去不必要的应酬与寒暄,从而将更多精力倾注在钻研事物本身,才能发挥到极致,彰显「工匠精神」。而在政府工作方面,也只有选择让「管」与「服」同时化简,让服务更优、流程更简,才能让民众获得实惠,政府获得口碑。化繁为简,才能创造更多「获得感」。

重拾简单,需要自上而下,形成合力。面对复杂的生活,需要唤醒「极简」的灵魂,秉持「极简」的生活理念,绿色出行,适度消费,重视体验,理性开支,让「断舍离」常驻心间;面对复杂的工作,需要重拾「极简」的方式,简化社交,专注作品,追求卓越,用技术彰显「简单」的力量。而在政府工作方面,应如李克强总理所言,「大道至简,有权不可任性」。提升服务意识,推动简政放权,实现政府职能的高效化。为政府机构进行「瘦身」,精简审批流程,提升政府行政审批效率。

「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」。保持简单,是保持一种宁静而淡泊的境界,冷眼判断利弊,做出理智取舍。在社会上普遍存在「加法」而日益难以看到「减法」的背景下,让生活归于简单、让人生重拾简约才是实现人生价值,破除发展桎梏的必经之路。身为军转干部,更应将「极简」理念贯穿一生,在生活中一切从简,工作上以减促加,繁简取舍之间为百姓创造更多「获得感」。

修改